欧洲头条丨欧盟收紧对俄能源制裁 究竟卡紧了谁的脖子?
当地时间2月5日,欧洲欧盟正式宣布联手美国、头条加拿大、丨欧英国、盟收日本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石油产品实施价格上限。紧对竟卡紧
限价令于5日当天生效,源制具体为对汽油、裁究柴油、欧洲煤油等较贵石油产品设定每桶100美元的头条价格上限,对燃料油、丨欧石脑油等较便宜石油产品设定每桶45美元的盟收价格上限。
△ 俄罗斯石油出口罐装油桶(图自网络)值得注意的紧对竟卡紧是,这是源制俄乌冲突以来欧盟第三次在石油领域对俄罗斯施加制裁。去年6月,裁究欧盟先是欧洲宣布禁止通过海运进口俄罗斯原油和石油产品。去年12月,欧盟、七国集团以及澳大利亚对俄罗斯海运出口原油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
美欧能够单方面推行限价制裁的底气,在于全球90%以上的航运保险业务被西方垄断。应该说,新一轮制裁的核心是对俄罗斯柴油价格的限制,目的是进一步“封堵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的金融血脉”。但是效果能有多大?我们一起来算算账。
收紧制裁令欧盟作茧自缚
从去年6月起,俄罗斯石油先被禁运继而被限价,可年底数据显示,俄罗斯石油产量反而增长了2%,达到5.35亿吨。
反观自身能源匮乏,对俄大幅依赖的欧洲,在被美国牵着一道对俄罗斯施加多轮制裁后,其反噬效应令不少欧洲国家自身处境窘迫:能源供应紧张,电力和天然气价格大幅飙升,通胀高涨不退,民众不堪重负。
△ 俄罗斯石油钻井平台(图自网络)制裁仿佛已经不再是一把双刃剑,而成为刃口向内的“反向自残”。这就意味着,欧盟一旦对俄制裁出招,似乎自身就会受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双重伤害。
尽管暖冬和各国节能举措在暂时缓解欧洲能源危机的困局,但能源领域的明眼人对制裁导致的恶果却有入木三分的解读。
意大利欧洲问题研究中心高级能源经济分析师德莫斯特内斯·弗洛罗斯在接受总台记者专访时指出,欧洲能源危机远未结束,欧洲真正的“凛冬”将在2023年冬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