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最新研究:全球天文科研设备碳排放每年至少120万吨
原标题:国际最新研究:全球天文科研设备碳排放每年至少120万吨 中新网北京3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发表的国际一篇论文估计,全球空间和地基科研设备是最新天文学研究碳足迹的最大贡献者,其年均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当于每年至少排放120万吨二氧化碳。研究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全球规划未来天文观测台站和空间任务时务必采取一种可持续、天文碳排速度更慢的科研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巴黎协定》设立的设备少万目标。 该论文称,年至近年来,国际人们一直在讨论天文学研究对气候的最新影响,与天文学研究活动相关的研究碳足迹,如乘飞机前往学术会议或是全球运行超级计算机模拟,逐渐成为碳排放的天文碳排主要来源。 利用法国生态转型部(ADEME)和法国碳足迹协会(ABC)开发的科研一种方法,论文通讯作者、设备少万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天体物理和行星研究所尤尔根·克诺德塞德(Jürgen Knödlseder)和同事根据建筑材料、运行成本、用电量,以及空间或卫星任务的发射质量,估算了近50个空间任务和40个地基望远镜设备的温室气体排放。他们发现,全球范围内在役的天文学科研设施的整体碳足迹相当于排放约2030万吨二氧化碳,每年排放量相当于约120万吨二氧化碳。这么高的年排放量大约是工作相关飞行估值的5倍,其中,空间任务占到总排放的至少1/3。 研究团队预计,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和平方千米阵这类设备每一个的排放量就相当于排放至少30万吨二氧化碳。这一排放量也是该研究估算的所有设施所能达到的最大碳足迹。他们指出,根据ADEME的建议,该团队在研究中估算单个设施的碳足迹时采用了80%的不确定性。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放慢天文学基础设施建设的脚步以及整个领域的科研速度,是确保今后实现可持续性的关键,放慢速度的方法包括鼓励分析档案数据而不是获得新数据,或是减少论文发表压力。(完)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副总裁于泽:保障和改善新市民生活是保险业的光荣任务
- 李宁一季度同店销售按年录得20%-30%低段增长
- 农业农村部:吉林春耕生产秩序恢复得比预想的要好
- 上海一医疗器械公司团购进销差价率超300%,因涉嫌哄抬价格被立案调查
- 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会长崔世平:将澳门打造成珠西科创核心引擎
- 两部门:鼓励保险资金通过购买地方债合法合规参与公路发展
- 北京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详情公布
- 特斯拉、上汽冒险复工,“蔚小理”还能等多久?
- HPV疫苗新适应证获批,专家:9-45岁女性应接尽接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将举行开幕式,外交部介绍情况
- 物流恢复进展:已经有菜鸟驿站开始配送天猫超市包裹
- 李书福旗下企业设立北京元星纪,经营范围包括VR设备制造
- 最新!“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这两所医院蝉联综合榜前两位
- 日本央行确定无限量购买国债实施时间
- 人才买房补贴1%、缓解还贷压力 常熟楼市政策出现新调整
- 疫情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影响 专家:部分车企短期停产不改我国车市信心
- 欧美反垄断机构紧追不舍,美国科技巨头“腹背受敌”
- 国债期货窄幅震荡 十年期主力合约较昨日持平
- 上海银行捐赠500万元专项支援抗疫一线医护人员
- 八大机构策略:底背离已经开始显现 报复性反弹随时可能出现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