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豫有约”引发关注,生态补偿重在“造血”
来源 经济日报 前不久,鲁豫有约一场“鲁豫有约”引发关注,关注因流入的生态黄河水质达标,山东如约向河南兑付1.26亿元生态补偿款项,补偿被网友津津乐道,重造也让生态补偿的鲁豫有约话题再度登上热搜。 我们乐见更多的关注“鲁豫有约”达成,但也应正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总体依旧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生态阶段,存在诸多有待完善之处。补偿其中最直接的重造,莫过于补多少、鲁豫有约怎么补等问题。关注在许多生态补偿的生态案例中,生态受益方的补偿补偿额度,往往难以覆盖生态保护方的重造投入成本。而且生态建设与保护是一场持久战,投入是长期且庞大的,单纯利用资金的“输血式”生态补偿可以奠定一定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寻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国内横向生态补偿的标杆,“新安江模式”正在探索“造血式”补偿。浙江、安徽两省研究共同打造新安江流域绿色产业合作示范区;安徽省提出,要升级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支持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设。从这一系列举动中不难看出,加强产业合作,利用市场手段,深化文旅融合,实现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共同发展,是目前“造血式”生态补偿的一个重要选项。 当然,“造血式”补偿属于前沿话题,验证选项的正确与否,还需要更多实践与智慧。首先,要提高“造血能力”,摆脱单纯靠资金补偿的惯性,突破地方思维,因地制宜探索更加多元的补偿方式,通过对口协作、产业转移、共建园区、技术和智力支持、实物补偿等,真正强化生态保护者的内生动力,促进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提高双方对绿色产业依赖程度,促成携手共进。 其次,要保持“血液活性”,更多发挥市场作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生态修复、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多种途径,让“绿水青山”的隐性价值,进一步具备“金山银山”的显性价值。在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过程中,积极培育生态产品生产和供给主体完善交易规则,形成生态产品“有价有市”良性局面,让补偿者心中有数、保护者更有动力。 最后,要增强“抵抗力”,用法治手段稳固“造血成果”。当前,生态补偿仍面临顶层设计不足的问题,应制定出台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将实践中的经验与做法上升至法律层面,为生态补偿提供刚性约束。此外,还要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通过开展损害评估,完善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和实施机制,提高破坏生态环境违法成本,让“生态无价、损害担责”成为常态。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我在非洲开工厂,快乐得不想回来了
- 箱包龙头股价逆势上涨,出口量大增?公司回应来了
- 美股“惨烈”财报季来袭!苹果将成“风向标”
- Rivian跌超7% 因紧固件可能松动而召回13,000辆汽车
- 俄罗斯和缅甸签署小功率核电站项目论证备忘录
- 万邦医药IPO:采销双方数据矛盾,社保人数披露疑不实,募资金额超出项目批复,募资目的也被质疑
- 德国北部铁路运输中断事故初步确认故障原因
- 辽宁朝阳一禽业公司相关人员检出阳性12例 多地调整风险等级
- 广发国债期货日评:资金面宽松,期债整体走暖
- 五大上市猪企9月销售均价同比增超80%,4家收入同比大增
- 田洪良:主要货币短线操作指南
- 光大期货【橡胶】:反弹动力有限 维持横盘震荡概率较大
- 射门成功没?世界杯裁判要看这块腕表才知道
- 投资锦囊 | 基金经理变更怎么办?三个步骤来判断
- 宗庆后马云钟睒睒,浙江为何盛产首富?
- 吉林市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详情公布
- 摩根大通:瑞信理财业务资金持续外流令人担忧
- 国家发改委发布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
- “神仙租客”热搜第一!房东晒图:又惊又喜...
- 逆风出击!佛山系豪掷1亿买这两只股,成色如何?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