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低谷,洋河跃起反攻!
茅五铁打,熬过低谷老三难做。洋河跃起 记者丨李惠琳 编辑丨谭璐 财报一出,反攻洋河涨停。熬过低谷 4月28日晚,洋河跃起发布的反攻财报显示,2021年收入为253.5亿元,熬过低谷同比增长20.14%;净利润为75亿元,洋河跃起同比增长0.34%。反攻 纵向对比,熬过低谷张联东治理下,洋河跃起洋河走出低谷,反攻收入规模创历史新高,熬过低谷增速接近2018年高峰时期的洋河跃起21.3%。 横向对比同业,反攻这份成绩只能算差强人意。 先看收入,洋河在业内排名第三,仅次于茅台、,增速却低于、,后两者对“老三“之位虎视眈眈。 倒是2022年第一季度的数据,给市场带来惊喜。该季度洋河净利润为49.85亿元,同比提升29.07%,规模、增速均创新高。 4月29日,开盘后洋河股份迅速触及涨停,股价回升至159元/股,市值大涨200亿,达2397亿元。 速度回归,洋河还不能松劲。铁打的茅五,流水的老三,白酒赛道向下容易向上难。 1 重回增长 洋河重回增长通道,是两年改革阵痛的结果。 自2019年中报业绩爆雷后,洋河就陷入了业绩低谷,营收、扣非净利润连续两年负增长。原因在于过去厂商主导的渠道模式,削弱了经销商的利润和积极性,库存积压严重。 自此开始,曾稳居白酒市值前三的洋河,逐渐掉队,被泸州老窖(3100亿元)和山西汾酒(3318亿元)超过,屈居第五位。 为挽回颓势,洋河开启了一系列改革:渠道调整,让利经销商;控货挺价,去库存;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单价等。 最关键的是渠道改革,洋河重整为“一商为主、多商配称”,即一个地区由一个大经销商主导,辅以多个优质渠道商,精简经销商数量,增厚渠道利润。 截至2021年底,洋河股份的经销商数量为8142家,净减少909家。数量少了,供应商有利可图,货却卖得多了,洋河的盈利能力提升了。 2021年,洋河股份的毛利率为75.32%,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加3.97个百分点。这归功于产品结构提升、新品价格上涨。 2019年开始,洋河股份成立高端品牌事业部,聚焦“梦之蓝”,陆续推出升级版的梦M6+、水晶梦,新老替代的同时借机提价。 根据的数据,梦M6+省内批价约600-610+元,比升级前提升了近30%。2021年初,梦M6+又统一提价30元。在京东旗舰店,梦M6+(52度)单瓶售价829元,卡位800元至1000元的高端价格档。 “梦之蓝高端品牌矩阵取得成效,是洋河业绩提升的重要保证。”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告诉《21CBR》记者。 张联东上任后,马不停蹄调整内部机制,诸如全员普调工资、营销一线人员高增长高激励考核机制等。 “合同负债”是白酒行业内的核心指标,指经销商交给厂商的预存货款。一般来说,合同负债多,说明渠道信心足,终端动销较好。 截至 2021年末,洋河的合同负债达到158亿元,同比增长23.31%,是2019的两倍多。 高增长背后,2021年的销售费用大增36%,花了35.4亿元,比上年增加近10亿元,销售费用率为近五年内最高。 2 高端未解 如果说2021年是洋河的复苏年,那么2022年就是打擂年。 今年第一季度,白酒企业多迎开门红,山西汾酒最猛,收入达105亿元,低于洋河的130亿元,增速却是洋河的近两倍。 追赶者来势汹汹。张联东在年初就提出,洋河要创造“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 洋河股份旗下主要品牌有洋河、双沟和贵酒,其中洋河的蓝色经典系列是主力产品,贡献了总收入的70%以上。 按照价格区分,蓝色经典又分为海、天、梦三大系列,前两类属于中端和次高端产品,价位在100至400元区间,梦系列主打次高端和高端市场,价格在400元至2500元之间。 “第二曲线”的重担,一头压在洋河的高端线,诸如梦之蓝M6+、梦之蓝M9、梦之蓝·手工班。另一头压在双沟和贵酒两个品牌。 洋河尤其看重梦M6+,这是原梦M6基础上的升级产品,于2019年11月上市。被视为开拓全国市场的核心武器。 浙商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梦系列在总收入中占比超过40%,约为26亿元,其中梦M6+占比过半,约13亿元,季度销售增长超50%。据此估算,梦M6+年收入大概为50亿元。 受梦系列产品带动,2021年洋河的中高档酒收入达到215亿元,同比增长21.95%。 多条腿好走路,洋河股份也对双沟、贵酒寄予厚望。张联东放言,要将双勾打造为第二增长极,实现三年百亿元的销售目标。 张联东的设想是,抢高、强腰、稳地盘,走多品牌、多品类路线。 “洋河未来要想再进一步,还是要重新梳理大单品战略,比如梦M6+。”白酒行业专家欧阳千里认为。 长远来看,高端市场是白酒的必争之地,但超九成的份额被飞天茅台、五粮液普五和国窖 1573三大品牌占据。洋河股份千元以上的高端产品仅有梦之蓝M9、梦之蓝·手工班、双钩的头牌苏酒,目前都没真正起量。 张联东坦言,洋河股份的业绩中包揽大头的依然是中端产品,真正的高端线没有市场话语权。 3 保守理财 在各大酒企发力全国化的当下,要坐稳第三把交椅,省外扩张是洋河绕不开的关卡。 洋河的主战场是华东,近年洋河在省外市场的收入占比一直徘徊在52%左右,难有突破。 大本营江苏省内,竞争也处于胶着状态,洋河受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等外地品牌,以及本地品牌的双重夹击。 在肖竹青看来,洋河受到的威胁不只是一线酒企,还有业外资本,“华润集团收购了山东景芝、,复星收购了、舍得酒等,还可能在酱香酒领域布局,这些资本大鳄进军酒业,会对洋河未来的扩张造成新的压力。” 主业承压,洋河的投资理财副业也改走保守路线。 洋河热衷于投资,银行理财、信托理财、股票投资都有涉猎。过去两年,投资风格较为激进,将上百亿资金投在信托理财。 2021年房地产流动性危机爆发,洋河也席卷其中,认购的某大型房企信托产品,本金及部分投资收益到期无法兑付。 投资收益盈亏,干扰净利润波动。 洋河的资产负债表上,一直存在金额巨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截至2021年底,金额高达109亿元。 2021年投资收益为9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亏损了7.21亿元。其中包括,由于踩雷房企信托产品,计提了2.5亿元的减值损失,持有的股权浮亏6.86亿元。 总体来看,2021年全年洋河的总投资收益仍有1.5亿元的正向盈利,但比2020年同期23.5亿元大幅减少,使其在营收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几乎停滞。 吃一堑长一智,洋河的理财风格开始趋向稳妥渠道。截至2021年底,其信托理财资金大幅缩减至20.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00亿元,反观银行理财增至103亿元,增加了64亿元。 2022年第一季度,洋河的净利润达到49亿元,其中投资收益仅1亿元,占比约2%。 洋河股份开始重获基金经理们的亲睐。2022第一季度,公募基金对洋河进行增持,持股占总股本较上期增长6.75%。 其中侯昊管理的招商持有洋河股份5880万股,比2021年四季度末增仓了800万股;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到2022年第一季度持仓总数达3630万股。 资本逐利,洋河接下来的业绩得跟上。
- 最近发表
-
- 通胀和禽流感推高就餐成本 美国将迎史上“最贵”感恩节?
- 金融机构警告:若法国大选勒庞获胜 市场或遭遇“黑色星期一”
- 大举加仓茅台!半数重仓股“换血”,百亿顶流李晓星“非常看好”权益市场,焦巍转向动态平衡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乌克兰申请每月划拨50亿美元用于支持经济
- 涨停板复盘:沪指冲高回落涨0.13% 中字头个股集体爆发
- “冒充老干妈员工诈骗腾讯案”,二审判了→
- 齐心协力打赢社会面清零攻坚战!孙春兰在沪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 音频龙头登峰进行时! 喜马拉雅赴港IPO:MAU持续增长,移动端在线总时长占比68.3%
- 深圳市政协:尊重市场规律,培育“四链”协同发展生态
- 上海:美团、饿了么等12家电商平台被约谈,食品企业正逐步恢复生产
- 随机阅读
-
- 白宫借拜登话批特朗普支持者:“MAGA共和党人”是极端主义威胁
- 当反诈警官老陈变成老陈:现阶段不考虑直播带货,“我没有这个能力”
- 动画看懂社会面清零和动态清零有啥区别?
- 大调整!华为消费者业务焕新,更名为终端业务,全面进军商用领域
- 11月LPR报价出炉:1年期和5年期均维持不变
- 发生了什么?酒钢宏兴一季度净利润骤降98%!
- 严重受损的两部黑匣子的制造商霍尼韦尔,是一家靠“买买买”起家的商业巨头
- 湖南纸媒《法制周报》更名为《湖南法治报》
- 便宜到无法忽略!新兴市场高收益率债券重获投资者青睐
- 湖南纸媒《法制周报》更名为《湖南法治报》
- 乌克兰呼吁进一步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
- 中信证券:经济有望在二三季度实现修复
- 银保监首席风险官:鼓励消费金融机构引入外资
- 关于这个话题,近一周央行、银保监会四次发声!
- Piper Sandler:下半年有望供需平衡 重申英伟达“买入”评级
- 小米12S/12S Pro旗舰手机现身数据库,搭载骁龙8 Gen 1+芯片
- 交行为万科、 美的合计提供1200亿意向性授信额度
- 新华社:疫情挑战下,如何抓好抓牢“米袋子”“菜篮子”?
- 今年夏粮丰收具备面积和苗情“两个基础”
- 刘桂平任天津市委常委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