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
曾毓群(宁德时代创始人、先进董事长、电池电动总经理) 乘联会预测,技术基础今年我国新能源车总销量有望达到650万辆。全面被誉为新能源“心脏”的支撑动力电池备受关注。业内预测,先进2021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同比增长超过100%,电池电动达到340GWh,技术基础预计2025年增长到1TWh以上,全面动力电池将进入TWh时代。支撑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先进董事长、电池电动总经理曾毓群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现场,技术基础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好用的支撑、消费者喜欢认可的产品是全面电动化的关键,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好产品来自不断研发和不断迭代进步。 全面电动化实现以后,动力电池自身减碳尤其重要 新京报贝壳财经:如何让电动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曾毓群:价格实惠、皮实、无后顾之忧是王道。 新京报贝壳财经: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是什么? 曾毓群:好用的、消费者喜欢认可的产品是关键,先进电池技术是全面电动化的基础支撑;而好的产品来自不断研发和迭代进步。另外,在高端电动车领域,宁德时代推出麒麟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可以达到255Wh/kg,续航能力超过1000公里,并且采用最新的NP2.0高安全防护技术。 新京报贝壳财经: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对动力电池有什么要求? 曾毓群:进入全面电动化时代,动力电池不仅要先进,还要绿色。根据中汽研报告,纯电动车在燃料周期减碳贡献非常明显,同时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占比高达40%,所以在全面电动化实现以后,动力电池自身减碳也尤其重要。 国外针对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标准、政策、法规研究已经率先启动,并在加快推动。正在立法的欧洲电池法明确指出,2024年要求企业公开声明其电池产品碳足迹,2026年实施分级管理,2027年实施强制性管理。美国刚刚立法通过了通胀削减法案,在加速推进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发展,同时美国参议院也提出要制定清洁竞争法案,电池产品的碳属性已成为欧美下一步监控的重点。 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国电池碳足迹研究情况如何? 曾毓群:中国虽然是电池生产大国,但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尚有差距。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电池碳足迹的监管也应该形成全球统一标准,要国际赋能。标准的制定要基于科学的方法论,充分的数据库做支撑,而这些方法论和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全产业链大量实际数据。 中日韩是全球最大的电池产业聚集区,尤其是中国,在电池产业链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四大主材和电池产品供给全球。因此,全球碳足迹标准法规制定中,中国和亚洲应该更积极主动,应该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由于亚洲缺席国际碳足迹标准,许多关键基础数据未能及时更新,造成中日韩生产的同类电池产品,碳足迹明显偏高,这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你看来,应该如何实现低碳电池? 曾毓群:要实现低碳电池,我们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2019年宁德时代成立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全面研究梳理产品碳足迹,研究发现电池企业自身的排放仅占碳足迹的15%左右,电池产品碳足迹的构成主要来自上游的碳排放。 从降碳措施来看,大规模使用回收材料是实现电池低碳化的重要手段;此外,基于动力电池碳足迹的构成,通过绿色电力和大规模回收利用、节能降耗、技术工艺升级等措施,可实现绝大部分碳足迹的减少。 推动绿色电池发展,除了企业自身努力,也需要政府出台各种鼓励政策,让消费者、车企在使用绿色电池中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说双积分或者免购置税中,应该设置电池碳足迹的条件,只有使用低碳足迹的电动车,才能拿到积分,或者才可以享受免购置税的政策;建议研究动力电池碳积分的政策,鼓励绿色低碳电池的发展。 另外,应进一步完善电池回收利用政策,为电池企业大规模使用再生材料生产新电池提供政策保障。 采写/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王琳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安博教育达成出售子公司协议
- 英媒报道 中国电动汽车供应链领先欧洲
-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租借信用卡的风险提示
- 俄罗斯或将继续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到2028年
- IDC:预估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6.5%至12.7亿支
- 揭秘博世长沙“灯塔工厂”:数智化赋能推进高质量发展
- 银行推出“定制牌” 助力“小巨人”企业成长
- 北京五环内12米以上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
- 中国民用航空局:推动北斗系统相关技术标准全部完成国际民航组织专家技术验证
- 彻底淘汰Wi-Fi 6!首批Wi-Fi 7手机曝光:网速/延迟完美
- 日本央行维持政策利率在-0.1%不变
- 阿里出手减持,上市3个月股价跌幅超70%,市值蒸发100亿港元!“同城货运第一股”怎么了?
- 当考古遇上人工智能
- 河南栾川县:2014年至今年底购新房未缴契税的,缴税后补贴税额20%
- 首个创业板企业GDR在瑞士上市 深市高水平双向开放启新章
- 外资巨头加码布局 A股吸引力不减
- 关于网传防疫人员将一男子压控在地调查情况通报
- 提升公众金融素养 国寿寿险启动2022金融知识普及月系列活动
- 购房、装修遇到这些“坑”别踩
- 期市开盘:20号胶(NR)、纯碱、沥青涨超2%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