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国营食堂要来了?一场误会

公众对两份政府文件中“建设食堂”的国营表述均有误解

北京市潘家园附近一处营业两年的社区食堂,食客多为附近中老年人

文|杨立赟 熊彦莎

近日,食堂大众对于“国营食堂”的场误讨论和猜测,成了一个舆论热点。国营

这些议论的食堂源头主要是两份文件,其中一份文件是场误住建部和民政部发布的,另一份是国营河北省卫健委等单位发布的。

《财经十一人》分别联系了两份文件的食堂发布单位,并得到了相关官员的场误解释。结果显示,国营公众对这两份文件中“建设食堂”的食堂表述均有误解。迄今为止,场误国家及各地方政府均没有发布过任何要大规模兴建国营食堂的国营政策或规划。

住建部官员:没有要求社区大建食堂

10月31日,食堂住建部、场误民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到:试点社区为“适应居民日常生活需求,配建便利店、菜店、食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并要求各市选取3个-5个社区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自2022年10月开始,为期2年。

消息一出,文件中的其他表述都被网民一带而过,但 “食堂”这个词得到了格外的关注。

“政府要大建食堂?”

“会不会取代现在的市场化餐馆和饭店?”

“要回到吃大锅饭的年代了吗?”

“去食堂还得用粮票吗?”

这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

住建部、民政部《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截图。图片来源:住建部网站

11月2日,住建部的一位官员向《财经十一人》表示,这种猜测完全是误会。“不可能一下子出现大批的国营食堂,没有这种要求。”该官员说。

这名官员表示,这份文件里提到的包括食堂在内的许多设施,是根据住建部2018年发布的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下称《标准》)所提出的。现在的政策与2018年时相比并无变化。同时,2018年发布的上述标准主要也是考虑到日常的生活设施,并不是专门强调食堂的建设。

《财经十一人》查阅这份《标准》,发现“五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设施规划建设要求”中表明,社区食堂是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助残服务的,要求“宜结合社区服务站、文化活动站等设置”。

“如果现在的社区已经配有食堂,就没有必要重建;如果还没有,就根据实际情况,能补建就补建。”这名官员表示,在新建小区,应该根据国家标准配建这些设施;但是对于老小区,如果缺少空间、确实配不了食堂,也不强求。

文件中提出每个城市有3个-5个社区开展试点,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个试点都要在食堂上下功夫。试点工作有“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四个方面的工作,“试点社区可以选择性地开展工作,不是四个方面都要做,也不是文件中提到的设施都要配备,有相应的资源,可以建就建;不具备资源的,去做好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可以。不是强制性的,不是文件上的所有内容都要试。”这名官员说。

在运营模式上,也提倡因地制宜。这名官员称,不是要在全国推一种模式,而是各地根据自身条件,采取合适的模式。上述官员说:“这次工作是为了让大家探索,通过试点,发现比较好的模式,既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又有好的经营模式,就可以去其他地方推广。”

河北卫健委:要求“建设”的不是食堂,而是合理膳食理念

除了住建部和民政部的这一文件,让网民猜测将大建食堂的,还有河北省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开展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提到河北省“2022年各市至少要建设50家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到2025年达到每市建设不少于500家,全省不少于5000家的目标”。不少人把这份通知和住建部的文件“连连看”,以为国营食堂要在河北“率先建设”。

这则《通知》是河北省卫健委、民政厅等六个单位在2022年6月时联合发布的,早于住建部的文件。

河北省《关于开展营养健康餐厅(食堂)建设工作的通知》。图片来源:河北省卫健委网站

11月2日,河北省卫健委的一名工作人员对《财经十一人》澄清了一些事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