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贷”出圈 为何引发这么大争议
每经记者 王佳飞 每经编辑 陈梦妤 房产贷款年龄最长达100岁?百岁贷2月15日晚间,南宁建发房产一张“重磅利好”海报出圈,出圈其中表示“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为何最长可贷至100岁”。引发议建发房产的大争多处项目在海报上都有所展现。 对此,百岁贷有业内人士认为,出圈延长还贷期限,为何对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的引发议释放具有积极作用,但应以房住不炒为出发点。大争 “百岁贷”海报引热议 “最长可贷至100岁”的百岁贷海报一出,立刻引发了很多人对于人生的出圈大思考:“我能活到100岁吗?”“房子能撑到我100岁吗?”“还完房贷了,100岁的为何我还能重新开始吗?” 不过对此事,建发房产相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表示:“我只能代表个人,引发议对此事暂不方便回应。大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拨通了海报上所留的销售电话,对方表示:“我们项目没有这项政策,建发南宁其他楼盘也没有。” 但根据多家媒体报道,建发销售人员的解释是:“100岁是指借款人70岁,加上子女做共同借款人,贷款年限最长就到100岁了。” 严格来说,还贷期限是指“房贷的年龄期限”,其等于贷款人年龄和贷款年限相加。类似表述比较拗口,可以理解为“购房者最迟需要在哪一年还清贷款”。 过去很多城市规定的房贷年龄期限为70岁,目前南宁提及的80岁概念,其通俗理解是,无论购房者办理何种房贷,80岁之前需要偿还完毕。 近期“南宁住房贷款年龄期限延长至80岁”受到了广泛关注,南宁一些银行承认确有此事。 2月16日,南宁当地的媒体从业者通过微信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南宁虽然一些楼盘扬言涨价,但目前的市场来看,优惠、促销仍是主流基调。大多数楼盘还没有底气涨价,甚至还有加大优惠力度的。” 据其观察,经过降低利率等政策,南宁楼市确实感到暖意,但是还不能称为“回暖”,好的开始好转,差的还在煎熬,但是楼盘的热度和成交分化明显,有可能紧挨一起的邻居盘,都会这个“门庭若客”,那个“人气寥寥”。 不只是南宁,很快多地也被曝出有延长还款期限的现象,但并不算新鲜事儿。2月16日,记者了解到,杭州一家商业银行,此前一直执行的是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最长年限可至85岁。另据《宁波晚报》消息,宁波已有2家银行(、)于近期调整房贷政策,将“年龄+年限”之和提升至最高80周岁。北京也有银行房贷年龄期限上限为80岁,但中介表示需要“收入证明或退休金达到一定标准”。 瞄准40至59岁购房者 对延长还贷年龄,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本质上是增加了部分购房者的贷款时长,进而增加贷款额度、减轻月供压力。” “‘房贷年龄期限延长’政策的最直接效应,是40~59岁的中年人在办理房贷中,可以足额获得贷款,尤其是可以获得30年期的贷款时长。因为按照旧政策,此类群体贷款的时长不可能超过30年,而若按房贷年龄期限延长至80年来计算,则完全可以轻松获得30年的贷款金额或多增加10年的还款期。” “此类政策的初衷是正确的,其试图挖掘40~59岁年龄段的中年人购房需求,其购房的支付能力强、获得足额信贷的需求也比较高。此类群体获得充足贷款,对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的释放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严跃进认为,该政策还有减负功能:“假设某购房者目前为50岁,其申请了100万元贷款本金。不考虑房贷利率下调的因素,若按过去模式,需要20年内偿清贷款。而现在则可以调整为30年。统计显示,政策实施前该购房者的月供额为6113元/月,而现在则为4832元/月。如此对比,其可以减少1281元/月,即月供压力减少了21%。客观上具有积极的减负效应,或者说可以为中年人的购房减轻负担。” “但各地若出现大尺度放宽房贷政策的消息,就很容易产生‘允许炒房’的错觉。需要再次强调,各地政策的放松,出发点都在于激活合理住房消费需求,以降低购房者购房成本为导向,房住不炒的红线也不改变,这两者并不矛盾。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市场预期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严跃进最后表示。
- 最近发表
-
- 西部陆海新通道经钦州港口岸进出口增长近1倍 首次突破900亿
- 文保单位等区域禁设商业户外广告设施
- 国信证券:维持网易-S买入评级 目标价169-194港元
- 蔚来手机预计将很快上市
- 11月23日听银华基金马君、南方基金王士聪等大咖说:医药景气犹在 港股还能投吗
- 卖房子是很难的事情!90后上海交大高材生成链家“销冠”,总被豪宅客户劝转行,她却说→
- 降准降息概率下降?“股神”最新动向:砍仓台积电!多股20cm涨停,这个板块再度点燃市场!
- SHANGHAI GROWTH于1月末每股资产净值为0.19美元
- 兼顾多重目标 货币政策将定向精准调控
- 北京市场监管局:高价销售抗原检测试剂 北京森普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被罚款20万元
- 随机阅读
-
- 世界杯,爆出大冷门!足球的尽头是芯片?
- 巴菲特四季度大幅减仓台积电,该股盘后大跌逾4%
- 民调显示53%英国人后悔脱欧
- 美中嘉和持续巨亏:净利率毛利率“异常”不佳,负债总额急剧上升
- 稳楼市,央行、银保监会再次发声!信息量大
- 经济企稳市场向好 泛科技行情料延续
- 中联重科2月15日耗资约7447.14万元回购1146.94万股A股
- “29.9元充值100元话费”算不算虚假广告?
- 投机多头弃盘逃离,恐慌情绪爆发引发油价急挫,9月低点处能否悬崖勒马?
- 网下打新规则调整在即 私募基金须合规展业
- 中方干预加联邦大选?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子虚乌有
- 湖南银行正式揭牌 省领导调研定下目标:力争5年内成为上市银行
- 本周17只新股闯关IPO,中芯集成拟科创板募资125亿元
- 接盘方“变卦” 宝利国际易主告吹 疑问重重深交所向公司下发关注函
- 2022年中国宏观杠杆率升逾10个百分点,但居民部门出现“躺平”
- 经济参考报:“六个关键词”探寻中国经济“信心之源”
- 人社部副部长:个人养老金实施要让百姓看得懂 好操作
- 京东方大涨5%创近1年来新高 机构:液晶电视面板订单需求即将复苏
- 巴菲特Q4减持台积电86%持仓 苹果仍居持仓第一宝座
- 中银宏观1月美国CPI点评:同比增速再超预期,通胀下行并非坦途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