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奶“不香了”?
作者 | 灵灵 维他奶国际终于扭亏为盈了。不香了去年,维奶在经历了公共舆论事件后,不香了维他奶出现上市以来的维奶首次巨亏。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不香了2022/2023财年中期,维奶维他奶收入、不香了归母净利润均录得增长,维奶彻底扭转亏损局面。不香了 值得注意的维奶是,实现盈利的不香了背后,是维奶维他奶拾回了此前锐减的内地市场份额。 “还是不香了得依靠内地市场”是业内人士对维他奶最新财报的评价之一。 “还是维奶得靠内地市场” 11月18日,维他奶披露2022/2023财年中期业绩(截至9月31日)显示,不香了实现营业收入36.42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4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1.05%、330.30%。 麦格理发表评级报告指,维他奶上半财年收入按年增4%,纯利由去年3,300万港元增至1.42亿港元,该盈利表现是由于内地业务复苏、政府补贴增至5,900万元、库存坏帐较低、以及新加坡业务的商誉减值下降等所带动。 期内,中国内地市场录得经营溢利1.39亿港元,在公司经营溢利中占比47.93%。去年同期,这一市场区域的经营溢利录得-0.33亿港元。 去年,在受到公共舆论事件影响后,维他奶推出了诸多自救举措。去年11月开始,维他奶启动一系列广告和促销重新吸引消费者;12月,维他奶重新调整店内促销标准,加强所有渠道执行力,大大提升了每间店铺的收入。 维他奶财报提到,中国内地业务仍然是维他奶最大的业务市场,同时亦是集团扩大业务规模的主要推动力。目前的先要任务是透过优化同店的销售执行工作、推动全国性扩展及继续以创新产品建立品牌价值,维持中国内地的盈利增长及人均消费。 在维他奶的营收中,内地业务占据了一半。这得益于当时维他奶在内地实行的“归核化”战略。 1940年成立于中国香港的维他奶,在1994年于深圳设立了第一家大陆厂房,之后又于1998年在上海成立第二家厂房。 彼时,维他奶在中国大陆推出了几十种品类,包含茶、果汁、汽水、豆奶等,并在全国城市铺开。然而,从营收结果来看,表现并不理想。 2002财年,维他奶在中国大陆地区营收1.4亿港元,仅占总营收的6%。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04年,维他奶挖来百事可乐华南区销售总监袁杰,后者提出“归核化”战略,即将维他奶的经营策略定为“核心业务、核心品牌、核心城市”。 基于该战略,维他奶将在大陆的核心品类收缩为豆奶,定位“即饮豆奶专家”,同时把市场收缩到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少数重点城市。 此后,维他奶在内地市场一直保持增长。2003年,内地市场贡献收入占比6%,2013年,这一数字升至29%。 到了2020/2021财年,内地市场收入规模已达50.1亿港元,贡献率升至66.6%。 然而,转折也渐渐出现。 失守内地,维他奶“不香了”? 维他奶正在内地“失色”。 2017/2018财年至2020/2021财年,公司内地市场收入增速从39%降至10.68%,同期净利率从12.08%降至7.8%。 2021/2022上半财年,内地收入同比下降29%,录得亏损3300万港元,上年同期溢利为7.43亿港元。 如果说2021/2022财年的“大跳水”,是舆论危机下的结果,那么在这之前持续几年的增速下降,则是内地市场给出的消费变化信号。 2000年至2017年间,以维他奶为代表的包装豆奶成为主流。但在业内看来,受工艺限制,此时的豆奶存在添加剂多、蛋白低等问题。 盯上豆奶产品消费升级机遇后,不少食品饮料龙头开始进入行业。 2017年以来,达利集团推出豆本豆,蒙牛推出Silk美式豆奶,统一企业中国推出诚实豆。 越来越多玩家开始抢夺消费者注意力,给维他奶带来了较大的冲击。 与此同时,燕麦奶等植物奶“同胞”的强势破圈,同样在抢食豆奶的市场份额。 据欧睿国际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植物奶市场规模达536.9亿人民币,预计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2.7%,中国植物奶市场风口已然到来。 植物奶市场,除了豆奶,也包括燕麦奶等细分类目。百度指数显示,较晚才走进大众视野中的燕麦奶,经过短时间的发展,已明显缩小与豆奶的差距,即将追上后者的市场声量。 (图源百度指数) 其中,燕麦奶品牌功不可没。2018年,来自瑞典的Oatly燕麦奶进入中国市场。 渠道上,Oatly选择入驻精品咖啡馆,快速覆盖多家连锁咖啡店,进而增加品牌曝光率。截至目前,Oatly在两年时间内已覆盖4000家精品咖啡店。 营销上,Oatly选择与“名气在线”的消费品牌联名,如与喜茶合作,后者首次推出植物奶茶底;与三顿半合作,推出咖啡大师联名礼盒等等。凭借快速的渠道铺开与声量十足的营销合作,Oatly很快破圈,成为植物奶中的“当红明星”,给维他奶同样带来不小的影响。 实际上,在后来者花样百出之时,维他奶也非无动于衷。 维他奶,需要新故事 近些年,在推新上,维他奶也不示弱。 自2019年以来,维他奶先后推出名为“咖啡大师”的豆奶和主打低碳环保的“青亲地球”纯味豆奶,多个口味的“健康加法”植物奶,以及燕麦奶产品Vitaoat等。 但这些产品,再没有复刻维他奶的火爆,甚至没有清晰的记忆卖点。 在其他品类上,维他奶亦有相关更新动作。早在2018年,维他奶就在内地市场推出维他无糖茶系列,共有绿茶和玄米茶两种口味,但至今未见大批量上市。 在感知消费者喜好这件事上,维他奶似乎有些“滞后”。年轻人喜欢的包装气泡饮料,迟迟未见于维他奶的新品计划中。到了2021年,维他奶才推出气泡柠檬茶新品。 有观察者认为,“这与罗氏家族经商崇尚稳健,近乎保守的风格不无关系。”从现状来看,维他奶的确需要一些新的故事,来留住逐渐失去兴趣或被抢走注意力的消费者。 当下,维他奶为人所熟知的仍然是过去的几款爆款产品,如维他奶和维他柠檬茶。眼下,依靠这几款产品,已难以支撑其在行业中继续“披荆斩棘,所向披靡”。 财报显示,2018-2021财年,维他奶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增速分别约为39%、25%、-3%以及11%。 疲态已逐渐显现,维他奶需要新的“维他奶”。 参考来源: 1、斑马消费:维他奶离不开中国内地 2、斑马消费:维他奶失守内地 3、CBNData消费站:燕麦奶Oatly迅速出圈,中国的豆奶品牌能学什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线上盲盒”引发乱象,专家建议有序规范避免投机
- 就在今晚20:30!全球市场聚焦美国8月通胀数据,美元指数却先见顶了?
- 新赛季CBA常规赛第一阶段采取赛会制
- 虐死学员、割喉战俘、性侵女兵 还有什么他们干不出?
- 否认“白酒企业借壳”传闻,凯瑞德仍录得三连板
- 《偷偷藏不住》剧组发布致歉声明:误将学生无人机当做代拍设备
- 央行外汇局发声!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稳妥有序推进资本项目高水平开放
- 再抠门的大厂,也不敢省这笔钱
- 黄金期货价格周二收跌0.8% 连续第三日下滑
- 美“新谢泼德”飞行器不载人试飞时火箭坠毁
- 光大期货【锌】:继续关注锌内外比价是否能继续上行
- 什么情况?这国最大银行\
- 欧央行高官放鹰:12月将继续“强劲”加息 第三次75基点要来了吗?
- 中核国际发布2021年业绩 净利238.9万港元同比扭亏为盈
- 北京:最大限度防范疫情输入,最大程度实现早发现、早控制
- 黄金市场分析:后市震荡向上的机率较大
- 202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别于2023年5月和9月举行
- 卖卖卖,复星不断割肉求生
- 陶冬:欧央行强硬加息,英首相政策受阻,欧元英镑承压
- 龙湖集团8月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额145亿元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