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的三大困境
韩和元 欧元已跌到二十年来的欧元低点。彭博社的困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欧元欧元贬值了12.05%;过去一年,困境欧元对美元的欧元跌幅为15%,日前直接跌破1比1关口,困境创近二十年新低。欧元在欧洲通胀飙升的困境背景下,对欧元担忧情绪越来越浓。欧元 欧元存在三大困境,困境从而让人们有理由对这一货币感到担忧。欧元 第一大困境,困境表现为各国的欧元财政要求与统一的货币政策不相容。 欧元区经济体有其特殊性,困境这种特殊性表现在,欧元一方面它们有着统一的货币政策,但另一方面却是缺乏统一的财政政策。事实上自1999年欧元启动,并于2002年完全取代各成员国的主权货币后,各成员国就失去了其独立的货币发行权和控制权,但财政政策仍属于各成员国政府的职权范畴。由于货币政策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一旦各成员国发生内外经济冲击,成员国能运用的宏观经济调整工具就只剩下财政政策了。 但同时,货币联盟的健康运行又有赖于各成员国遵守严格的财政纪律。因为货币联盟成员国的财政赤字有较高的偿付风险。如某主权国家政府滥用财政赤字政策而不加节制,会导致其公债发行数量的不断增加,长期的公债积累必然面临偿付风险的问题。如果公债负担过重,政府又不愿或无法通过增加税收来解决,就只好设法赖账。一般情况,政府更愿意以间接赖账方式来减轻债务负担,因为直接赖账会引发政治不稳定。然而当一国加入了货币联盟后,就失去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权,也就失去了间接赖账的手段,于是直接赖账的可能性就增大了。作为一个货币联盟,一国的赖账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显然不仅限于该国,而是整个货币联盟。这点我们已从希腊的债务危机看得非常清楚。 为避免一国政府直接赖账所造成的严重政治影响,欧洲央行将不得不迫于压力而对处于困境中的成员国实施救助,即购买该国政府的债券或为该国政府提供贷款,这样一来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就会受到成员国财政问题的干扰,从而丧失其应有的独立性。 另外,如果一国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无疑就会增加货币的总需求,在货币供应量既定的情况下,货币联盟的市场利率就会受此影响而趋于上升。利率上升不仅加重一些财政状况恶化的成员国政府的债务负担,而且也对投资形成巨大影响。这样,这些成员国就有可能对欧洲央行施加压力,要求它放松货币政策,以此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利率。如此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又有可能被成员国的财政政策所干扰。 由于成员国财政政策的上述两个外在性影响,《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为成员国制定了严格的财政规则,《稳定与增长条约》又加强了对成员国财政状况的监督和对违反财政纪律的成员国的制裁机制。 但是各国对财政纪律的承诺导致了两大矛盾:首先,各成员国失去货币主权后,财政政策成了促进本国经济增长的唯一的宏观调控工具,但是各国受到的财政约束又使各国财政政策可操作的空间大大缩小,难以履行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其次,欧洲大多数国家是高福利国家,高额的社会福利开支使各国的财政预算经常存在超支的倾向,特别是在经济增长出现衰退的时期,高失业率带来的失业保障金支付总额的上升还会进一步加重财政负担;如果要严格履行欧元区的财政规则,必然产生削减福利开支的压力。但在当前民粹政治格局下,从根本上改革福利制度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如此一来其财政平衡目标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可见,区域货币一体化与高福利制度也是不相容的。这也是它的第二大困境所在。 第三大困境则在于,强大的欧元与美国经济运作体系不相容、债务资源需求与美国利益不相容。我们知道,美国所面临的债务问题并不比欧洲要轻,在背负巨额债务的大前提下,要想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就必须拥有相应的债务资源。于美国而言,它需要的就是巩固它目前所拥有的这种优势。但随着欧元的诞生,美国的这种地位越来越受到挑战。显然这种局面是美国所不愿意见到的。因为货币的主导权,往往决定着债务资源。如果欧元做大,购买美国债券的就会相应减少。毕竟,欧洲国家与美国一样,也基本是“债务依赖型国家”。 (作者系广州经济学者)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日赚9.5亿 是中石油两倍多!“宇宙行”净利润又创历史新高
- 今年违约率恐翻倍!阴霾逼近欧洲公司债
- “老虎”进笼,“兔茅”还能火吗?
- 欧洲议会贪腐丑闻持续发酵,怎么回事?
- 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携手开创两地对口合作工作新局面!李强今天会见福建省三明市委书记黄如欣一行
- 2023年A股如何走?知名券商这样看!机构重点调研了这些行业…
- 亚马逊据悉将削减超1.7万个岗位,为科技巨头最大规模公开裁员
- 市场监管总局对中国中免等10家免税企业开展指导,促进消费恢复扩大
- 荣盛发展上半年净利转亏,加速去化致毛利率下滑
- 麦格理:首予美东汽车跑赢大市评级 目标价34港元
- 欧盟官员称2023年欧盟能源供应或将严重不足
- 不要再带孩子去了!法律明令禁止未成年人进KTV
- 计提减值准备超10亿元!上半年净利大降7成 东方证券目标价遭同行“三连降”
- 大全新能源涨超8% 此前签订重大协议
- 万科企业2022年年度合同销售金额4169.7亿元
- 广州2023年度计划投资5261亿元,基础设施与产业年度投资均超两千亿元
- 港交所CEO欧冠升: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仍兴趣浓厚
- 金融时报评出2022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
- 免税结账排长队 三亚海滩人熙攘 海南旅游消费市场显现复苏活力
- 多地加快交通领域数字人民币推广 业界期待更多应用场景落地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