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重回“2时代” 专家预计我国物价仍将保持温和走势
金融时报 5月11日时代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居民价格价仍将保数据显示,4月份,消费受国内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因素影响,指数重回专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温和上涨,预计同比上涨2.1%,国物环比上涨0.4%。持温1月至4月平均,和走CPI比上年同期上涨1.4%时代 受国际大宗商品高位运行影响,居民价格价仍将保4月份,消费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0%,指数重回专环比上涨0.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8%,预计环比上涨1.3%。国物1月至4月平均,持温PPI比去年同期上涨8.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11.2%。但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反映出一系列保供稳价政策正在落地见效。 中国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应习文分析称,4月份CPI涨幅高于市场预期。猪肉价格触底回升、疫情影响下短期囤货行为与部分领域供应受阻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是CPI抬升的主要原因。 研究院研究员范若滢表示,翘尾因素影响减弱,叠加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有所缓和,促使PPI同比涨幅回落。 食品价格走高 4月份,CPI同比上涨2.1%,环比上涨0.4%,表现温和。各地区各部门多措并举做好保供稳价,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稳中有降,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4月份CPI涨幅略超预期,主要受能源、食品价格短期波动扰动。具体来看,一是疫情多点散发推升食品价格,二是猪肉价格触底回升,三是能源价格走高推升居民出行成本,四是去年低基数效应。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水果、蔬菜价格走势偏强,粮食价格涨势也偏快,带动食品价格同比由负转正,是推高4月份CPI涨幅的主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与3月份鲜菜价格上涨、猪肉价格下降不同,4月份,鲜菜价格下降,猪肉价格则开始低位上涨。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2%转为上涨0.9%,影响CPI上涨约0.17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称,因疫情期间物流成本上升,加之囤货需求增加,薯类、鸡蛋和鲜果价格分别上涨8.8%、7.1%和5.2%。随着生猪产能逐步调整、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工作有序开展,猪肉价格由上月下降9.3%转为上涨1.5%。另外,随着鲜菜上市量增加,鲜菜价格由上月上涨0.4%转为下降3.5%。非食品方面,受国际油价变动影响,汽油和柴油价格环比分别上涨2.8%和3.0%。 从同比看,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1.5%转为上涨1.9%,影响CPI上涨约0.35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1.78个百分点。王青表示,前期俄乌冲突推高国际油价,并持续向国际汽油、柴油价格传导,4月份这两类燃油价格同比涨幅扩大至29.0%、31.7%。 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 4月份,尽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保供稳价决策部署,PPI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回落。从环比看,PPI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8.0%,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 周茂华表示,4月份,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呈现稳中趋缓走势,国内商品保供稳价力度不减,促进市场平稳有序运行,再叠加去年高基数效应,PPI同比延续高位回落态势。这有助于缓解部分中下游制造业企业的商品材料投入成本压力。 宏观分析师殷越表示,PPI涨幅回落主要是因为翘尾因素的支撑有所减弱以及受益于保供稳价政策和海外部分大宗商品价格维持高位震荡,相关行业价格涨幅略有回落。 从环比看,PPI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0.8%,涨幅回落0.6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国际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国内相关行业价格涨幅回落。应习文表示,从行业看,上游煤炭、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类价格涨幅明显,中游化工化纤、金属制品价格涨幅居中。PPI向下游传导效应已有所增强,从行业看主要是农副食品、酒类和纺织业价格有所上涨。 从同比看,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0.3%,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0%,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涨幅回落的有22个,比上月增加1个。价格涨幅扩大的有9个,比上月减少3个。 仍需对输入型通胀风险保持警惕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密切关注物价走势变化,保持物价总体稳定,是有关部门的重要工作方向,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针对后期CPI和PPI走势,多位专家表达了较为一致的看法,即CPI同比涨幅可能小幅扩大,而PPI同比涨幅可能继续回落。 王青表示,4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涨幅仅为0.9%,涨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这样来看,尽管未来伴随猪肉价格上涨势头逐步显现,CPI同比有可能小幅扩大,但核心CPI涨幅温和偏低的态势不会有明显变化。这背后反映的是当前商品和服务消费市场整体上供强需弱,以及前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物价有望整体保持温和走势。 不过,周茂华也谈到,短期看,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疫情对能源商品市场的影响尚未消失,能源商品价格短期大幅回落至常年水平的可能性不大,国内PPI同比向常态回归仍需要一定时间。部分企业未来一段时间仍面临能源、原材料投入成本压力,国内仍需对输入型通胀风险保持警惕。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总体上看,我国物价整体处于温和可控水平。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持续加大对宏观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以及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助企纾困,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下一阶段,需进一步实施好保供稳价举措,保障粮食生产,畅通物流运输,稳定国内物价水平。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传古瑞瓦特IPO获批:产品性能比肩华为,高增长下隐忧浮现
- 事涉2017、2016年偿付能力报告 监管通报五家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真实问题
- 75家中药企业最新利润公布:启迪药业净利润降59%,吉林敖东净利润跌47%,云南白药、步长制药营收净利双降
- 非洲国家民众近年对华好感度持续提升,外交部回应
- 世界制造强国之路怎么走?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
- 33年来最大幅度!英国央行如预期加息75个基点
- 银湖网爆雷四年,ST熊猫公告:家属称近期得知赵伟平被批捕
- 俄媒:土俄确定了需要俄粮食和化肥的国家名单
- 政策速递 |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石化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2版)的通知
- 长沙楼市“金九银十”翘尾收官 供应维持高位改善型住宅降温
- 前9月净利亏损45.5亿、180亿资产出售告吹,巨额债务压身的中天金融路在何方?
- 银保监会通报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真实问题
- 世界杯神预测?小心被套路
- 内卷加剧!10月造车新势力“三强”集体失速,哪吒继续领跑
- 国营食堂要来了?一场误会
- 中国生物制药原执行董事王善春履新中国抗体
- 蔚来:与中国海油合作共建的首座换电站正式投运
- 中信证券宣布5000万元自购旗下偏股混合类集合资管计划
- 全新突破,我国航空发动机关键构件疲劳寿命超5万小时
- Nikola Q3业绩超预期 Tre BEV交付量升至63辆
- 搜索
-
- 友情链接
-
- 债券虽下跌12% 但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一种明智的对冲工具
- 浙商证券:首予医思健康买入评级 业务拓展+区域扩张双重驱动 未来增长可期
- “双减”试点城市校外培训监管“成绩单”来了
- 招商证券再被骂上热搜! 两个月内交易系统二次宕机、股民直言造成经济损失
- 外交部:美方不得助台拓展所谓“国际空间”
- iPhone变身刷卡机,苹果已开始在Apple Park中使用Tap to Pay功能
- 欧盟或大幅下调欧元区GDP预测 预计今年通胀将飙升至6.1%
- 北京5月15日检出11管混采阳性
- 6月16日正式退役!被黑这么多年后,IE要和大家说再见了!网友:担心考试报名、证书下载怎么办
- 天津证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新宁:六方面推进投保工作 增强投资者保护合力